新时汽车网 汽车图片 WNEVC 2022 |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交通能源融合的模式、形态、路径

WNEVC 2022 |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交通能源融合的模式、形态、路径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于8月26-28日在北京、海南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其中,北京会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大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单位承办,将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为主题,邀请全球各国政产学研界代表展开研讨。本次大会将包含20多场会议、13,000平米技术展览及多场同期活动,200多名政府高层领导、海外机构官员、全球企业领袖、院士及行业专家等出席大会发表演讲。

其中,在8月26日举办的专题论坛:“交通与能源融合”上,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发表精彩演讲。


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交通和能源融合方式代表了不同时期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一个挑战也是机遇。交通系统对能源的依赖是不可或缺的,能源系统最终决定了交通系统的弹性与安全性,并且影响到社会与经济活动的持续性,因此我们提出了自洽的概念。

回顾一下历史,大家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人类文明的主体结构,能够被辨识的,所谓在历史上作为主线描述出来的三个特征:农业,能源和交通。

交通和能源从来没有分开过,最早的交通是人类自身,靠物质能源驱动,然后人类发明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直到最近动力电池驱动汽车蓬勃发展。

关于交通和能源融合的模式有三个前提,融合的可行性,怎么融合,融合最终的目标。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像刚才的严院士说的,经过他的分析发现水路潜力很大,我们陆路交通覆盖的可能资源潜力更大。

实际上真正的能源,或者能源转型导致交通转型,首先解决了陆路和水路交通的转型,可以为当下中国能源安全提供基本保障。按现有态势发展,我们应最先关注提高交通系统最大程度上免于电网波动和电动失效,这两个风险是目前最应该被重视的。这是交通自洽能源提出来的一个最根本的底层问题。

通过交通与能源的融合,最终希望交通能源能够实现自洽,我们现在谈的电气化是再电气化,中国现在数万公里铁路,30%是非电化时代的产物,采用的动力是柴油或者内燃机驱动,涉及里程有4万多公里,直接关乎我们的地缘安全问题,关乎国防安全问题,关乎我们的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关乎偏远地区或者干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如果按照已有的电气化的体制,改造4万多公里铁路的能源方式毫无经济效益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与之融合,问题将迎刃而解。

举个例子,我国是氢能生产大国也是氢能潜力大国,也是氢能未来世界上最大的复合大国。但是氢能化怎么建立在绿色电力基础上?绿色电力一次元是谁,对于交通系统而言,就是本地制氢,利用可再生能源本地制氢,本地消耗,构成一个本地的循环,彻底解决了制约氢利用在交通系统上的两大困难环节“储”、“运”。交通网是分布式的,我们把分布式的概念用在氢能产储用一体化过程中,和交通网络空间形态匹配潜力巨大。

另外一个,自洽是我们的目标。基于绿能的无碳化自洽,可以说是我们未来追求自洽能源系统的真正内涵。关于交通能源融合的系统形态,其实就是从各种交通使用端(汽车、火车、轮船)、基础设施端到能源产生端的组合,也是路径,不同的路径形成了不同的组合。每一个涉及到的边界终端的地方,都涉及到一些关键技术。接下来说到一些关键技术。

因为组合很多,场景复杂,所以技术也是非常丰富的。从布局、规划、设计、捕捉、转化、利用等等,这中间最底层的化学和材料,中间的变换和控制,最上层的与交通运输过程管理的能量管理。这几个层次都富含着大量有交通特色驱动的关键技术。交通与能源系统的融合趋势,深刻揭示了我们的努力方向,能源和交通是一个体系,协同共生,一起进化,必将融合成一个整体。而交通在未来一定程度上将变成支撑公共能源系统平稳安全运行重要力量。

我的报告结束,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新时汽车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nshiqc.com/qctp/2217.html

WNEVC 2022 | 戴姆勒安尔翰: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中推动可持续发展 梅赛德斯-奔驰的承诺、目标及行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8-6916512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izhany@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